银河娱乐(Macao)官方网站-Unique Platform

  • 3

  • 3

津建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向海要资源 环保要先行

浏览量
1855
发布时间:2019-12-23

5月22日,本市临港经济区2014年渔业资源恢复和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暨增殖放流活动启动。此次增殖放流中国对虾2000万尾、牙鲆1万尾,以进一步促进海洋生态环境改善和渔业增产增收。

天津北方网讯:按照规划,本市将实行最严格的海域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到2015年,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单位岸线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6.5亿元,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8%以上。

数十亿种苗“播种”渤海湾

刚刚公布的《2013年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3年我市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整体较上年有所好转,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春季、夏季劣四类水质海域面积减少。海洋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浮游植物和潮间带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水平中等;群落结构基本稳定。14个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染状况较上年略有好转,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总磷、悬浮物,污染物浓度较去年有所降低;永定新河、蓟运河、潮白新河等我市三条主要入海河流水质均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

“虽然我市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整体有所好转,但还应在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下足工夫,让本市海域水更蓝物更丰。”滨海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根据相关规划,本市将严格控制自然岸线的开发利用,增加人工岸线,保留公共岸线,开辟公共休闲岸线,严格审批企业业主岸线,发展可再利用岸线。在汉沽、大港保留一定自然岸线和公共岸线。

此外,对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有效的管理,加强保护区基础设施和规范化建设,探索解决保护区土地权属问题;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生态修复治理,探索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海洋保护区监测监视网络和综合信息平台,加大海洋保护区监测、监视和巡查力度,有效规范海洋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开发利用活动秩序,严格查处违反保护区有关规定的开发利用活动;推进天津大神堂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国内珍稀的活体牡蛎礁。

“近几年,天津市实施的增殖放流、投放人工鱼礁等工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后还将加大工作力度,每年都会向渤海湾投放数十亿各类种苗。”该负责人说,本市还将严格实施伏季休渔制度,开展渤海湾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建立恢复增殖区,积极开展人工鱼礁投放和珍稀濒危物种的繁育与养护,建设水下藻场,保护鱼类栖息场所;建立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加大海岸带及生态保护力度,有效保护滨海湿地、重要河口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积极推进人工生态湿地建设,加快建设临港经济集聚区域生态湿地项目。还将构筑人工生态潜堤,修复浅海生态系统。

明年建立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本市海洋污染部分来自陆源排污,去年经过治理,14个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染状况较上年略有好转。“下一步本市将实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强化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综合整治,依托天津排放权交易市场,探索建立海洋污染物排放权市场交易机制。”滨海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按照规划,本市将加强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强炼油、化工等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严格控制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工业与城镇建设区配套建设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实现达标排放和妥善处置。加强水产养殖业污染防治。

同时,开展渤海湾环境容量研究,科学确定污染物入海排放量。建立海洋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合理分配入海河口、入海排污口、海洋工程污染物排海总量等控制指标。并加强永定新河、海河、独流减河、子牙新河等入海排污口的管控力度。依托天津排放权交易市场,探索建立海洋污染物排放权市场交易机制。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方面,本市将科学布设监测站点,建立科学完备的海洋环境监测监视体系,对陆源污染、海上交通污染、海洋工程污染、港口船舶污染等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实时在线监测。

此外,本市还将加强陆源入海污染物综合整治。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开展河道水系生态建设和环境改造,打造集景观美化、消防安全、循环利用功能于一体的水系网络。探索推进陆源达标污水离岸排放。

海上排海污染物综合治理方面,将集中收集处理港口、航道、船舶、海上平台、海洋工程等海上污染物,全面实现达标无害排放。

到2015年,海洋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一、二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比例在2012年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海洋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5%,开展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修复岸线不少于20公里,整治受损河口和海域面积不少于2000公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建立实施。

六大海洋产业集聚区建应急设备库

根据海洋生态环境容量审慎选择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式,禁止建设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项目。开展沿海和海上生产项目的风险排查与安全管理,从设计阶段即开展严格的海洋事故与灾害风险评估,确保设计无安全隐患再进行建设,保障生产运行过程对海洋无危害。

同时,建立海洋石油化工等高危敏感区域的特殊安全管控机制和生产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南港工业基地沿海石油化工等重大项目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及事故应急示范项目。六大海洋产业集聚区域建设应急设备库,优化应急手段,提高应急能力,有效降低意外事故对海洋环境的不利影响。建设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快速、高效、科学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健全部门协作机制

在健全部门协作机制方面,本市将加快建立海洋、环保、渔业、海事、水务、国土等部门广泛参与的海洋资源环境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能力互补、数据共享、陆海统筹、高效协调的工作格局。

同时,全面实施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计划。提高用海项目准入门槛,根据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原则,合理确定用海项目,依法执行严格的海域使用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

并建立健全海洋资源价格形成和市场化配置机制、环渤海地区海洋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区域、流域和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海洋环境和灾害信息共享与业务会商机制。此外,本市将加快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海洋综合管理协调机制,开展海洋联合执法。


地址: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经济开发区天津道南18号   电话: +86-315-5366505;+86-177177502229  Email:hchb@haichanghb.com
XML 地图